在圆梦象牙塔的路上,不少学子选择走国际教育道路,除了直接申请国外大学,报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热门选择之一。但当学生、家长们真正去了解中外合作办学时,就会发现这类项目繁多、合作院校广泛,让人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如何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国际化教育,今天,我们来看看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究竟有何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其核心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别迷糊!3种中外合作办学类别要分清
中外合作办学有明确的政策界限,它有机构和项目两种形式,其中,机构有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
截至今年6月,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有2431家,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占总数的 90%左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 200 多个专业。
1.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高校(机构)。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纽约大学等高校。我省考生可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报考此类高校。
2.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般是设在大学里的二级学院,如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等。考生可通过统招报考此类学院。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者不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直接在某个大学的某一学科或某个专业直接开展合作。学生在国内高校完成2年或3年的课程学习,然后赴合作高校学习剩余学年的专业课,并取得国外高校的文凭,所获学位可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教育机构没有实质性引进外国教育资源,仅以互认学分的方式与外国教育机构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例如一般的校际交流项目、外国大学预科班、双联学位、双语授课项目、引进外国高校部分课程等,均不属于中外合作办学范畴。
理清“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
“计划内招生”是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统招生。实行这类招生的主要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它们纳入国家高等学历教育,考生必须填报高考志愿,并参加高考录取。考生可查阅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每年公布的招生目录,查看统招计划内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哪些,详细了解招生计划人数、相关招生录取要求(如英语成绩)和学费等。
“计划外招生”是学校采取自行招生方式招收的学生。学生无须填报高考志愿,只参加学校自己举办的入学考试即可(有的会参考高考成绩及英语单科成绩)。实行这类招生的主要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国内高校修得相应学分后,通过语言考试后再被合作高校录取,毕业后可获得国外高校颁发的文凭。如果考虑“计划外招生”的考生家长一定要确认最终获得的国(境)外文凭能否得到教育部认可。
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培养模式有“2+2”分段培养、 “3+1” 分段培养和“4+0”培养和混合培养等。作为考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
“2+2”分段培养模式、“3+1”分段培养模式
学生通过高考录取后,前两年/三年在国内院校学习,最后两年/一年可自主选择在国内院校或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学习,所学专业不变。
“4+0”培养模式
学生通过高考录取后,采用国外合作院校的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考试方式等,四年都在国内上课。
混合培养模式
学生通过录取后,先采用“4+0”模式,入学过后再进行二次选拔出部分学生,进行其他模式进行培养。
广东省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广东省目前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共18个,其中合作办学机构7个,合作办学项目11个,具体如下:
“”为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为根据原《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现经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为同属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部分合作办学机构
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粤招生概览
【记者】唐巧燕
【作者】 唐巧燕
【来源】 南方青春高考季南方号
更多的信息,了解一下 【Z6尊龙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