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国际合作办学:“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

【多彩新论】国际合作办学:“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

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8月28日至9月2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在各大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嘉宾纷纷围绕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建言献策,国际化办学是其中的高频词汇。

全球化时代,国际化办学是教育提质升级的重要途径。为让教育更具“国际范”,各类各级院校立足自身实际需求,优化国际化办学机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评方法、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管理制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2023年2月,新东方国际教育发布的《2023年中国国际化学校调研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内地国际化学校/国际部(含国际班)数量为1243个,相比2021年净增加19个,虽然较前几年增幅有所下降,但依然呈现正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贵州省的各大院校也主动打开校门,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与其他国家的政府部门、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等开展合作,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学科建设国际化的特征越发明显。其中,贵州轻工职院怀卡托国际学院开设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全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最多的高职院校。

实践证明,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是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不同国家在法律法规、思维方式、教育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随着国际化教育资源一并而来的,除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外,还有相应的挑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国际化,还需要切实处理好本土与国际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本土化建设问题,否则可能会引发水土不服,影响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进程。

在国际本土化层面,国内高校在海外共建培训中心、办学机构时,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优化与当地产业需求适配的专业学科和课程体系。此外,想要打造“走出去”的办学样板,真正扎根海外,各方还需要秉承共赢的原则,提升教育互联互通水平,深化人文交流,构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教育共同体。

在国内本土化层面上,如何构建既体现中国特色又兼具国际元素的课程体系,是大部分国内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时需理性选择,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借鉴、吸收、消化、创新的过程中把世界各国的优质教育成果有机融入自身的教育体系中,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实现国际资源的本土化。

新机遇、新使命,各大院校不仅要聚焦国内还需放眼全球,从国际化中来到本土化中去,才能走好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之路,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培养中国味、世界能、国际范的高素质人才,书写教育国际化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潘晓飞

二审 王雨

三审 岳振

更多的信息,了解一下 【Z6尊龙官网】

版权申明
此文版权归属于:Z6尊龙官网详情请咨询Z6尊龙官网。
作者头像
Z6尊龙官网创始人

Z6尊龙官网提供一站式国际手机APP下载服务,涵盖各个领域的应用。访问网址,即可进入首页,发现最新酷炫的应用程序,满足您的需求。

上一篇:金额超500万元!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西安工大将派21人出国交流!
下一篇:33万公派留学生是如何选拔的?大致分为9类